以張桂梅為原型而創作的傳記電影《我本是高山》在試映會後引起了極大的爭議,隨著編劇、電影頻道還有各路人馬的下場,這個輿論風暴越滾越大,有失控的跡象。

因為小編並沒有參加試映,所以一開始也覺得莫名其妙。後來經過多方探查,貌似是因為某些方面被人詬病,當然主要還是女權方面。

張桂梅那地方幫助學生的原型是父親酗酒,但是電影中改成了母親酗酒。而後是老把一些學習問題歸咎於女學生的愛貪玩。再然後是張桂梅幫助學生的信仰,電影裡淡化了,改成了“為轉移對過世丈夫的思念”。這林林總總就不在此贅述了。

這一切都被不明人士和女權KOL當作大棒來肆意攻擊《我本是高山》,說是不尊重女性的表現,是大男子主義的傲慢。當然,編劇的不理智、沉不住氣也是導火索。因為她一早就在網上和網友對罵了,而後電影頻道來為這部電影說話,但是評論區劇烈翻車,也使得它馬上精選評論。





因為沒有看過這個電影,小編其實不太好評價,但是看到網上所指出的種種問題也覺得電影的處理確實不妥。但總覺得那種要把這部電影扼殺在上映前的氣勢有點非比尋常。而後,小編了解到胡歌出演了這部電影的某部角色,再然後又瞭解到同期生朱一龍和其有競爭。

而後又有的網友指出幕後黑手是一個叫”老皮“的人。說是這個“老皮”養了很多女拳KOL,小編又是一頓懵。這個“老皮”是誰呢?他手裡能有那麼多所謂的“女權”KOL控制輿論?是為了什麼資源競爭嗎?如果真的是因為惡性的競爭,那還真是要不得,國產電影危矣,所有人都得給這個“老皮”讓道嘍。




使用KOL和營銷手段來打女權牌可能是為了引起關注或製造爭議,這種策略在媒體上常見。然而,對於電影是否真正涉及爭議或被搞臭,最好的方式是通過自己觀看並形成獨立的看法。依賴多方觀點和評價,可以更全面地瞭解電影的質量和內容。但看這次的大陣仗,《我本是高山》應該是凍過水嘍,能不能正常上映也難說。但有央六護航應該問問題不大,只是票房就是不要指望嘍。

大家對這場風波又是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