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北縣:以“紡織工”品牌為引領,勾勒就業好圖景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一頭連著百姓福祉,既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又是社會穩定的壓艙石。

丘北縣位於雲南省東南部,隸屬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常住人口約46.8萬人。近年來,丘北縣積極打造農民工勞務輸出品牌,將“勞務經濟”的蛋糕做大做強。2021年10月,“丘北紡織工”勞務品牌在第三屆全國創業就業服務展示交流活動中榮獲“我最關注的勞務品牌”和“就業帶動類勞務品牌”兩項榮譽。榮譽背後,一組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的數字更引人注目:2021年丘北縣有脫貧勞動力4.5萬人,轉移就業3.4萬人,脫貧勞動力的轉移就業率高達75%。

“輸出一人,致富一家”,丘北縣是怎麼做到的?滬滇協作形成合力,從激活脫貧活力、拓寬務工渠道、保障就業通路等方面,持續為“丘北紡織工”勞務品牌保駕護航,催生農村勞務經濟的新崛起。

頭雁帶動,激活脫貧動力

壯族小夥張朝兵做夢也不曾想到,有一天能成為洪合鎮毛衫加工產業的領頭人,帶著鄉親們一同創業致富。洪合鎮隸屬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是我國知名的“毛衫之鄉”,生產的毛衫通過專業市場銷往全國各地,並出口歐美、日韓、俄羅斯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

18年前,為了擺脫貧困,剛初中畢業的張朝兵離開丘北縣天星鄉,不遠千里被輸送到洪合鎮,成為第一代“丘北紡織工”。在工作中,他和同伴們發現羊毛衫製品加工價格高、技術含量低、加工靈活方便,於是幾個丘北籍小夥合計起自立門戶,紮根紡織產品加工行業。

腰包鼓起來後,他們在家鄉蓋起了新樓房,購置了新傢俱,還有小轎車和大家電。“‘頭雁’的示範效應,讓鄉親們看得見、摸得著。”丘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楊樹發說,“外出務工人員靠勤勞雙手致了富,我們也大力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蹟,藉此教育、引導群眾不能有‘等靠要’思想,並鼓勵老鄉人帶人、戶帶戶到洪合鎮一帶務工。”

“我2006年就來洪合務工了,這裡發展得比較快。從天星鄉出來務工的勞動力,約有7成在洪合做紡織加工。”脫貧戶張朝成說,他與張朝兵是同鄉,如今夫妻倆都在洪合鎮打拼,“這兩年受疫情影響,收入不是很理想,兩人每年的純收入在8萬元左右”。

經過多年培育,“丘北紡織工”勞務品牌日趨響亮。丘北籍紡織工的從業人員規模不斷擴大,從剛開始的幾個人發展到2020年底的1.3萬人,其中創業者達30餘人,年人均收入超過6萬元,年務工收入超過7.8億元。

“勞務品牌的影響力在江浙一帶逐步擴大,在江蘇省丹陽市,我們也有幾十名務工人員在紡織公司工作。”楊樹發介紹,“丘北縣有超過25萬勞動力,通過‘丘北紡織工’勞務品牌的建設和引領,2021年,間接帶動17.8萬勞動力轉移就業。”

此外,滬滇勞務協作項目為外出務工提供各項惠民獎補政策,進一步激發就業活力,推進富餘勞動力由自發轉移向培訓後有組織轉移輸出轉變。自2018年以來,對脫貧勞動力外出務工穩定三個月及以上的人員,利用滬滇勞務協作項目資金,累計兌現脫貧勞動力外出務工獎補1822人,兌現人力資源機構就業服務補貼1764人。

培訓賦能,拓寬務工渠道

在上海乃至長三角等東部地區,家政服務、餐飲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存在大量用工缺口。結合當地產業發展和企業用工需要,廚師、護理、電子商務等培訓班逐一登場。2022年,滬滇勞務協作開展技能培訓450人次,培訓後預計實現180名勞動力轉移就業。

好的勞務品牌是一張就業“金名片”,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質量認證”。2020年8月,丘北縣選派了2名黨員前往洪合鎮建立勞務工作服務站,實施跨省送技能培訓、流動黨員黨組織雙向共管等一系列舉措,進一步提升“丘北紡織工”勞務品牌質量。站長李程說,“丘北紡織工”目前在洪合鎮成立了6個流動黨支部,確保每位黨員“離鄉不離黨,流動不流失”,提高了丘北籍務工人員的歸屬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勞務工作服務站通過東西部協作機制引入培訓學校,採取跨省異地勞務培訓的方式,組織在嘉興務工的群眾就地參加培訓。培訓兼顧“理論”與“實操”,結合民族服飾製作與羊毛衫製作工藝流程,開設了包含民族服飾製作工具使用、熨燙工藝、縫紉工藝、成品規格及服飾類別等紡織類課程,培訓脫貧勞動力93人,並全部取得培訓合格證書,輻射其他勞動力1萬餘人。楊樹發介紹,丘北縣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大力開展訂單、定向培訓,提高培訓針對性和實效性,不斷增強務工人員在就業市場中的競爭力。

“點對點”服務,保障就業通路

2022年2月18日下午,文山飛往上海的航班降落在浦東國際機場。這是自2020年起,滬滇協作每年春節都會組織的包機,助力文山外出務工人員返滬復工,或經上海中轉赴長三角返崗復工。

“90後”姑娘劉貴花從飛機上走下來,臉上寫滿了期待,她即將搭乘專車前往江蘇丹陽開啟新的就業時光。“不僅有免費的專機、專車直達,還統一進行核酸檢測,增加了安全性,免除了我們的後顧之憂。”

今年是“點對點”返崗包機的第三個年頭。這項服務由滬滇兩地人社部門牽頭,上海啟蒙人才服務公司組織對接,旨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保障文山務工人員安全出行、有序返崗。

“公司在丘北設有兩個辦事處,一個辦事處在丘北客運站,實現老百姓‘出家門到廠門’的目標;另一個辦事處在丘北老城區,主要收集、彙總有意願外出務工的人員信息,特別是到長三角一帶就業的,面試通過後,我們在機場、火車站等交通樞紐進行對接,把人員送到用工單位。在各方努力下,今年首批返崗就業的務工人員人數較前兩年實現了翻番。”上海啟蒙人才服務公司負責人張晨光說,“上海疫情防控‘戰役’打響後,對文山在滬務工人員面臨的生活困難,我們公司還協助虹口區人社局在5月初進行了‘點對點’慰問,每人發放價值約500元的慰問物資,共131人。”

“大禮包來得真及時!有豬腿肉、蔬菜,還有雞蛋、牛奶和食用油,感謝滬滇協作的暖心關懷!”殷建珍回憶起收到慰問物資時的驚喜,感嘆道。她來自丘北縣雙龍營鎮,在福壽康公司做養老護理,“這幾個月工作已逐步恢復正常,我會在上海安心工作的”。

在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時代,滬滇勞務協作努力搭建勞動力資源合理利用的雙贏平臺,不僅為雲南勞動力創造了就業增收的發展機會,也為東部地區勞動密集型企業穩崗穩產作出貢獻。下一步,滬滇協作將繼續發揮作用,助力“丘北紡織工”勞務品牌發展提升,推動越來越多品牌持續叫響,讓勞動力創造更大的價值。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