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會友 多名非遺傳承人云鑑天府茶藝

為進一步推動茶文化傳承弘揚,做好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項目後續保護工作,文化和旅遊部部署全國舉辦2022“茶和天下 共享非遺”主題活動。12月18日下午,四川分會場活動以“雲鑑非遺——天府茶藝傳承”為主題,用“茶之禮”“茶之味”“茶之藝”“茶之器”四個版塊,將省內與茶相關的非遺項目進行全景式呈現,更有“龍行十八式”茶藝表演帶你在氤氳茶香中看壺影翻飛,領略四川非遺的獨特魅力。

在直播活動中,黑茶製作技藝(南路邊茶製作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甘玉祥、蒙頂山茶文化代表李女士、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滎經砂器項目傳承人朱慶平等人做客直播間,介紹了四川具有代表性的茶葉以及茶文化。

甘玉祥首先介紹了黑茶的歷史淵源和製作工藝。發酵是南路邊茶製作的核心。他介紹,雅安南路邊茶的工藝特點,主要在於原滋原味的發酵。在這個過程中,合適的溫度和溼度,一個也少不了。茶葉一定是要選擇新鮮摘取的茶葉,經過採茶、鮮茶製作、分選成型三個階段,再通過‘炒蒸揉發烘’五大工藝和若干道工序,南路邊茶方能製作完成。在傳承技藝的同時,南路邊茶也將傳統的地面渥堆的方式改為滾筒發酵,在“守正”的同時,“創新”、有效地發展了傳統的南路邊茶製茶技藝。除此之外,他還介紹了分辨南路邊茶的方法,一是聞,二是泡,三是看。要聞到茶香,泡出來的茶湯紅裡帶亮,才算是好茶。

蒙山茶和茶文化的代表李女士介紹,蒙山茶於公元742年被確定為貢品茶。蒙頂山的茶葉油毛多、翠綠,通常採用的是清明前採摘的綠茶,通過“三揉三炒一烘焙”製作而成。泡出來的茶湯湯色清澈明亮。除了聞名遐邇的蒙山茶,蒙頂山的茶祖文化、貢茶文化也十分突出。

國家級非遺項目滎經砂器代表性傳承人朱慶平則介紹了茶文化相關的茶具,滎經砂器。他介紹,雖然沒有書面記載,但是發掘的文物中可以得知,滎經砂器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實際上,滎經砂器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砂器,它介於陶與瓷中間,以高嶺土和不含硫的煤灰為原料,通過採料、粉碎、攪拌、製坯、晾坯、焙燒、上釉、出爐、入庫等多道程序製成,有淨化水質、吸附雜質、保鮮留香的作用,因此十分適合用來沖泡茶葉。

在直播間中,“龍行十八式”的非遺傳承人還帶來了一場茶技表演,讓觀眾在茶、器、禮中,體驗中國茶文化帶來的享受。

據悉,2022年11月29日晚,“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種古老的技藝及其背後所代表的民俗和記憶,將會更加被人們珍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