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野生珍稀瀕危物種華北豹是我國特有的豹亞種,因其身上的花紋,它又被稱為金錢豹。最近三年,隴東學院的研究團隊一直在甘肅子午嶺省級自然保護區對華北豹做調研。隨著項目進入尾聲,這個春節前研究團隊要進山最後一次收集紅外相機拍攝的內容。那麼,究竟能不能找到華北豹呢?跟隨總檯記者一起去看一看。
周天林是隴東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的教授,多年來他一直在做隴東地區的生物多樣性調查研究和保護。2017年,在全國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普查時,佈設在甘肅子午嶺的紅外相機首次拍到了華北豹的影像,這是華北豹在該地區消失近40年後再次出現。為了保護這一珍稀野生動物,2020年,在甘肅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站的支持下,甘肅子午嶺林區華北豹種群監測與保護項目正式啟動,周天林是這個項目的負責人,他們在子午嶺2400平方公里的監測範圍內設置了240臺紅外相機。這次,團隊要取回最後10臺紅外相機的監測數據。
在山林中徒步了近一個小時,我們到了今天的第一個點位。

隴東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 周天林:選位置特別重要,有時候放到那棵樹就拍不到,稍微挪一下就拍上了,你要分析這個地方它會不會來,一般獸徑就是林中這一種小路,它喜歡走路,還有水源地。

研究人員翻看了點位上的三臺紅外相機,記錄顯示從2021年9月開始,均未拍到華北豹的影像。
隴東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 周天林:2020年(4月)到2021年(8月),我們240臺相機只有32臺拍到了華北豹,其他的都沒有拍到。這個調查就是這樣,沒有就是沒有,實事求是,沒有也很正常。
距離下一個點位還要徒步7公里,大家算了算時間,要趕在太陽落山前到達。
紅外相機沒有收穫,但在附近的枯草堆,大家意外地發現了動物的糞便。
隴東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 周天林:這裡面有動物毛,這是食肉動物的,來來來,咱們把這個裝上。
隴東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 周天林:這個是比較特殊的糞便,裡頭提供的信息很多,這個到底是哪一種動物的,提取出來DNA,還會知道被吃掉的是什麼動物,對研究種群遺傳學都是很有用的資料。
冬季的林區天黑得很快,讓大家最擔心的事發生了,我們迷路了。
隴東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師 楊永強:這方向不對?
隴東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 周天林:這不對。
隴東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 周天林:這西面是個溝,下不去,再朝南走一走,來,沒有路,根本沒有路,但看方向是合適的。
隴東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 周天林:下,下來下來,小心小心,拉你一把。
這時手機和對講沒了信號,好在還有一臺衛星導航儀,摸黑走了2個多小時,我們終於走出了密林。
回到林場駐地,研究團隊開始盤點起今天的發現,六個點位究竟有什麼呢?華北豹會出現嗎?
隴東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 周天林:今天咱們(六個點位)只看到了一隻豹子,明天我們還要抓緊。
第二天一早,研究團隊向剩餘的四個點位進發。
隴東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 周天林:你那邊有沒有東西?
護林員:有。
隴東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 周天林:發現了,快快。那不是今天拍的嗎?你看10點左右。現在剛12點,你看看咱們來早一點就直接跟它面對面了,這個照片漂亮,這拍得很清晰,它直接看鏡頭。

拍到華北豹影像的是拓兒源林場的103號點位,這也是2017年他們第一次發現華北豹的地方。在相鄰的另一個紅外相機裡,拍到了更精彩的視頻。
隴東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 周天林:很清晰。
隴東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師 楊永強:好像叫了一聲。
隴東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 周天林:像這麼巧的事,我們基本上還沒有遇到過。功夫不負有心人啊!
10臺紅外相機數據成功取回後,也代表著2020年啟動的甘肅子午嶺林區華北豹種群監測與保護項目數據採集工作順利完成。 接下來,研究人員將對新的影像做個體識別。
隴東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師 楊永強:找一段它全身的花紋看得非常清楚的鏡頭,然後我們就需要同一個樣本的資料,選3到4個花紋,如果這3到4個花紋完全可以重合上的話,就說明它是同一只個體。
記者:豹子身上的花紋是每一隻都不一樣嗎 ?
隴東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師 楊永強:對,它跟咱們人的指紋一樣,每一個都不一樣。
同時,研究團隊還第一時間檢測了從林中帶回的動物糞便。
隴東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 周天林:從糞便的形狀大小以及它裡邊含有的毛髮分析,只能是華北豹的糞便,華北豹的糞便很難採到,所以很珍貴。
根據調研,從2020年到2021年,甘肅子午嶺2400平方公里監測區共發現39只華北豹,2021到2022年數量有所增加,共發現了45只。
隴東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 周天林:華北豹種群重新出現,而且數量在不斷增加,這也是我們子午嶺的生態系統現在越來越健康、越來越趨向於良好、越來越完善這樣一個標誌性的成果。
(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