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草木蔥蘢,萬物勃發。5月17日,記者走進湘潭柏屹智能裝備配件園區,建設工地機器轟鳴,施工人員穿梭其中,迸發出項目建設的“速度與激情”。

“我們很有信心,今年6月底一標6棟廠房交付投產,10月全部完工”。湘潭縣人大代表、湖南柏屹創新園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先林指著牆上的總平面規劃佈置圖,信心滿滿地說。
據湘潭縣發改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湘潭柏屹智能裝備配件園項目於2022年11月10日正式開工建設。由湖南柏屹創新園區發展有限公司投資20億元,項目佔地222畝,建築面積10萬餘平方米,建設16棟標準廠房。預計投產後可引進企業30家以上,年產值15億元,提供就業崗位1500個以上。
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10棟廠房主體建設已完成,其餘6棟在實施屋面梁板混凝土澆築、多層廠房砌牆等工序。
重點項目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壓艙石”,也是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2015年8月8日,湘潭柏屹自主創新園正式落子湘潭天易經開區,錨定全市第一、全省一流、全國領先的目標,8年時間,劉先林率團隊打造了“建設週期短、投資強度大、稅收貢獻多、土地利用率高”的“柏屹模式”,成為天易經開區當之無愧的“明星”園區,引得長株潭周邊的中小微企業爭相入駐。
截至目前,湘潭柏屹自主創新園已開發項目一、二期共625畝,建成52棟標準廠房、多層廠房、研發中心、總部大樓,吸引150餘家企業“拎包入駐”,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招商、統一管理、統一服務,不僅為中小企業的孵化成長提供平臺,還減少政府投入15萬元/畝。2022年畝均產值達300萬元,畝均稅收達30萬元,帶動就業5000餘人。目前正全力以赴開發湘潭柏屹智能裝備配件園(天易軌道交通配件產業園的組成部分)。
“柏屹模式”緣何成功,公司產品手冊上印著9個大字“全心全意為企業服務”,這也是公司的核心宗旨。劉先林深知企業是關係園區經濟運行的重中之重,致力當好“管家+保姆”服務角色,為企業發展出點子、幹實事。為了吸引更多企業到園區發展,公司提供股權投資、小額貸款、管理諮詢、職業培訓等全方位的孵化服務。
破解企業的“過橋”之困,一度在園區傳為美談,這是柏屹公司實打實幫助企業的一大暖心舉措。
舊貸馬上到期了、新貸還沒著落,是不少中小微企業面臨的困境。一筆應急轉貸資金,能救企業於危難之間,也能助企業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劉先林瞭解到企業的轉貸困難的訴求,每年免費為園區內企業提供“過橋資金”三千萬元以上。
2021年底,劉先林當選為湘潭縣人大代表,一份《關於東城區產業發展的戰略思考》建議隨即擺在了縣人大聯工委負責人的辦公桌上。2015年,在項目選址時,劉先林一眼就相中了湘潭縣東城區。時隔8年,這裡已經從一片荒地變成了產業發展的熱土。
擁有20年園區開發運營管理經驗,劉先林打造了多款成功的園區。“柏屹”諧音百億,劉先林毫不掩飾要將“柏屹”打造成百億級大園區的雄心與夢想,這個夢想已經成為劉先林踐行“四敢”精神的最佳舞臺,“就是要敢闖敢為、善作善成,才能為家鄉多做貢獻,多創造稅收、多創造就業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