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的素食主義

15世紀晚期人們對墮落之前的伊甸園的看法。
在伊甸園裡,早期的人類和野獸完全以植物為食。
據如今的考古學和古生物學研究來看,儘管我們的古代先民也有可能獲得肉食(或是來自動物的死屍,或是來自狩獵所得獵物),但人類遠祖[比如說直立猿人(Homo erectus)]的飲食主要還是由植物、根塊、水果和堅果組成。
西方第一位著名的素食主義者,就是古希臘的數學家兼哲學家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 of Samos,前572—前497)。
此人的素食主義道德觀建立在道德倫理原則的基礎上。然而,無論在古代晚期或者中世紀,畢達哥拉斯的這些觀點都沒有得到多少人的支持。
在中世紀,很少有人守持一種僅由水和沒有調味的生蔬菜組成的飲食。
毫無疑問,人們認為堅持素食是一種更加符合道德的生活方式,因為畢竟來說,伊甸園裡的人類和野獸在墮落之前,吃的只是果蔬;只不過,幾乎沒有人踐行素食主義罷了。
中世紀的教會曾向信徒們保證說,為了獲取食物和營養而殺死動物,並不是一種罪孽。
13世紀的意大利神學家兼哲學家托馬斯·阿奎那曾在其《神學大全》一書中斷言,上帝創造出植物和動物,就是為了給人類當作食物。
動物沒有一個理性的靈魂,因而沒有能力接受上帝賜予的知識,更不用說進入天堂了。
在中世紀的文化當中,人們既將植物王國視為純潔的代表,也將其視為不潔之動物王國的直接對立面。
即便如此,人們還是有點兒將信將疑地認為,植物所結的果實並非全然清白,因為所有的果實最終都指向了一樁特定的事件;正是這樁事件,在混沌之初促成了人類的墮落。
有人提出,可以將中世紀自願守持的素食主義與不得已而為之的素食主義區分開來。
窮人吃不起肉食,因此不得不踐行後一種素食主義。
有些群體被人們視為異端(比如純潔派、摩尼教徒和博戈米爾派),其中的成員則是自願堅持素食。
在基督徒當中,一些最狂熱的禁慾主義者也守持著一種自我強加的素食主義生活方式;對於神秘主義者和隱士來說,堅持素食主義則是懲罰肉體,從而獲得上帝認可的一種手段。
例如,15世紀末住在法國國王路易十一世(King Louis XI of France)宮廷裡的“保拉的方濟各”,據說這位卡拉布里亞隱士就是一位嚴格的禁慾主義者。
在大部分時間裡,此人都是站著或者靠在某種東西上睡覺。
他從不理髮,從不修剪鬍鬚,也從不屑於食肉吃魚。
結果,國王只能買來檸檬、甜橙、麝香梨和防風草,供手下的這位隱士食用。
然而,15世紀最著名的素食主義者,還得算是意大利藝術家兼科學家列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他曾稱人類的嘴巴是“所有動物的墳墓”,而其筆記則表達出了他對屠宰場的牲畜之命運所進行的一些思索,讀來極其感人。
中世紀人們食用的綠葉蔬菜,有芹菜、茴香、蘆筍和菠菜;這些蔬菜全都可以用作草本香料。
起初,蘆筍只有富裕人家才吃得起。菠菜也剛剛引入,特別是在齋戒日裡食用。
據《巴黎主婦》一書稱,菠菜很容易烹製,可以搭配任何菜餚;洗淨去莖之後,將菜葉放到鍋裡用油炒熟或者用鹽水煮熟,上桌之前再灑上少量橄欖油就可以了。據說,14世紀的“香草素餡餅”裡也有菠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