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展覽 | 一起來看文物裡的廉潔文化

“清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崇廉尚儉從古至今,深深植根於人們的心中,也刻畫進文物裡。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徽博館藏文物裡的廉潔文化!

PART.01

廉潔之鏡

“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四十三年逨鼎銘文中蘊含的任官以廉,為政以德思想,體現了中國先民的政治智慧,也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內容。銘文中的四個“毋敢”是周宣王對監察官單逨廉潔從政的職責要求,是對官員權力和責任的規範與明確。

此外,古代日常用來梳妝、照容的鏡子,被賦予了反省自觀、以知得失的寓意。古代仕人借鏡子的潔淨光明,表達潔身自好、遵守規矩的志向。

海獸葡萄紋銅鏡 唐

蓮花形銅鏡 北宋

PART.02

香遠益清

“蓮”與“廉”同音,而蓮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的高貴品格又使其與“廉”同義。有潔身自愛、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寓意。

藍釉蓮瓣花口盤 清

青花荷葉瓷板 清

PART.03

以竹詠廉

“未出土時先有節,至凌雲處總虛心”,竹不但有氣節之心,還有若谷之懷。千百年來,竹的清峻不阿、高風亮節的品格形象為世人讚譽。四君子之竹,直而不彎、層層拔節、傲然挺立,寓意正直清廉的高尚品格。

玉竹牌 清

竹節形歙硯 清

PART.04

“詠”鵝辨“惡”

古有王羲之“書成換鵝”之典世人皆知又得駱賓王“曲頸向天”詩文膾炙人口,也有周新“懸鵝拒禮”之舉廣為流傳。明人周新為官清廉,清操不渝,拒禮以正風氣,以“鵝”辨“惡”,警示後人勿做“送鵝人”。

玉鵝把件 清

PART.05

蟬鳴清風

在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中,蟬的意象被賦予了豐富的文化內涵,也折射出中國文人的價值取向。從魏晉時期開始,詩人詠蟬的作品,多是在稱讚蟬的高潔,來隱喻對人格的讚許。“出塵不染,飲露餐風”的品性,清高廉潔的形象,使蟬成為中國古代文人士子吟賦謳歌的對象。

蟬形雙足歙硯 明

玉蟬掛件 明

PART.06

方寸見心

汪由敦,休寧溪口人,年少求學、青年參政,輔政三十年,勤勉持重、竭忠盡命。後歸故里,捐俸祿,繕宗祠;訪前賢,濟鄉民,置良田百畝,以遺後輩。身纏重痾卻不忘國事,經邦華國,正身為表。

館藏此方汪由敦款紅絲硯石質溫潤,古樸天然。

汪由敦款紅絲硯(正) 清

汪由敦款紅絲硯(反)清

PART.07

墨莢載芬許承堯,歙縣人,清末翰林。平生成就著於詩文、敦煌學、徽學、版本學等多方面。“以約利用康四海,惟勤有功納大年”一聯,取法漢隸,兼存篆筆遺韻,攜有清新之氣。寓意崇勤尚廉,清正潔律。

新時代廉潔文化應契合時代要求,探索廉潔文化建設路徑,在廉潔文化核心內涵、表現形式、傳播方式上突出時代特徵,展現新時代廉潔文化精神內涵,營造崇尚廉潔的濃厚社會氛圍。

來 源: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