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世界盃擴軍,國際足聯送大禮,中國隊出線機會依然渺茫?

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決賽驚心動魄,卻比不上國際足聯改制世界盃來得讓人驚歎

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在極為戲劇化而精彩的冠軍決賽後落幕。 首戰爆冷輸給沙特阿拉伯的阿根廷與梅西,在決賽的PK大戰擊敗了衛冕冠軍法國隊,終於捧回睽違36年的阿國史上第三座世界冠軍。 而這場鏖戰120分鐘3:3的激烈決戰,不僅讓數十億球迷看得動魄驚心,更有機會成為「世界盃史上最好看決賽」而讓東道主卡塔爾一同名留青史。

但在精彩動人的決賽之外,國際足聯卻不打算正面檢討卡塔爾世界盃的種種爭議,反而磨刀霍霍地瞄準4年後、美國─加拿大─墨西哥3國聯辦的2026北美世界盃,意欲爭取更大、更多、更賺錢的收視率與營收權利金──儘管已確定擴軍成48隊的2026世界盃,目前賽制一團混亂,FIFA卻仍在動腦筋欲縮短大賽間隔、推動每2年辦一次世界盃的爭議改制

2022年的世界盃足球賽讓卡塔爾慘賠,卻讓國際足聯賺得盆滿缽滿

儘管賽前的抵制聲浪不斷,2022年的卡塔爾世界盃足球賽,仍成為了史上收視觀眾最多、最賺錢、也最有商業影響力的國際大型運動賽事。

「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就是有史以來最棒的世足賽! 」在決賽之前,得意洋洋的FIFA主席因凡蒂諾就高調宣稱:卡塔爾世界盃的全球總收視率有望大幅刷新歷史紀錄,因為光是小組賽的總收視數就已創下史上最佳的超過20億人次,而決賽的收視觀眾更以15億人為目標,這將比4年前的俄羅斯世界盃多出42%,更再一次證明世界盃足球賽就是人類史上最受關注的全球盛事。

此外,根據因凡蒂諾公佈的營收資料:在2018年~2022年的「世足4年週期」裡,卡塔爾世界盃的比賽售票、轉播權利金、品牌授權金與廣告贊助金等收入項目,光在「開賽之前」就已讓FIFA賺入75億美元的破紀錄營收,這不僅較俄羅斯世界盃增加11億美元, 成長幅度更高達17%。

收視人口多出42%、世界盃營收成長17%的結果,讓豪賭豐收的FIFA笑得合不攏嘴。 就算10年籌備期間,投入超過2000億美元的東道主卡塔爾肯定慘賠,但相關虧損卻是由主辦國自行吸收、無關FIFA的營收成果。 因此有信心拿出亮眼財報的因凡蒂諾才大膽放話,承諾4年之後的2026年世界盃,FIFA營收目標將成長超過50%、達到史無前例的110億美元。

但要如何達到“KPI+50%”的目標? 因凡蒂諾與FIFA的解答卻是簡單粗暴:從2026年開始,世界盃的參賽隊伍將從原本的32隊,擴編為48隊; 目前總賽程的64場比賽,也將增加為80~104場

從最迷你緊緻的卡塔爾,跳到橫跨4千公里的北美三國世界盃

在歷經2018年俄羅斯、2022年卡塔爾的連屆爭議後,4年之後的2026年世界盃重返北美大陸,由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三國聯合主辦──這也是FIFA史上第一次由三個國家聯辦的大型賽事。

2026年北美世界盃將與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成為極端對比,因為卡塔爾世界盃是史上面積最小的主辦國家,比賽場館之間最遠的距離也只需要40分鐘車程,許多球迷甚至可以因此通勤趕場、一天連續觀戰數場比賽。

但2026年三國聯辦的16個球場將遍佈整個北美大陸,從最北的溫哥華到最南的墨西哥城(南北距離4,000公里)、從最西的舊金山到最東的波士頓(東西距離4,290公里)──光是主辦場地之間就個別分成4個時區。

儘管與卡塔爾的全新場館相比,職業運動風氣健全、球迷基礎建設也足夠的北美三國幾乎不需要再為世界盃大興土木,但要如何克服地理的距離限制,營造出一體性的「世界盃氛圍」? 卻也成為2026年三國世界盃的最大考驗。

2026世界盃的比賽日期,將重新移回年中6~7月的傳統常態,其中加拿大與墨西哥將各自承攬至少10場小組賽,剩下的小組賽程、淘汰賽與決賽則都將在美國舉行。

然而根據1994年美國世界盃的經驗,北美洲的盛夏氣候不僅酷暑炎熱,FIFA轉播單位為了顧及歐洲市場的收視率,更多把比賽安排在當地時間的正中午,因此就算遠離了卡塔爾沙漠,極端且不適合高強度運動的競賽環境,仍將持續給世界盃帶來極大考驗。

但下一屆世界盃最引發關注、且最被批評的重大變化,卻是把現行的32支球隊參賽規模,一舉擴編成48支球隊參賽──這雖是世界盃歷史上的第三次擴軍,卻因賽制改革、比賽過度疲乏而引發國際足壇的激烈批評與爭議。

世界盃從最初16隊到1982年增為24隊,1998年擴軍成32隊,2026年變為48隊

現代使用的世界盃賽制系統,基本上是以1954年瑞士世界盃為分水嶺──在此之前,每一屆世界盃參賽球隊的數量都不固定,但在1954年以後,世界盃才統一確定以16支參賽隊伍為基礎,直到1982年西班牙世界盃參賽球隊才增加為24隊,並在1998年法國世界盃擴軍成32隊。

1998年的32隊擴軍,一度被認為是世界盃的規模極限。 因為就數學觀點,32強的小組賽制(分為8個由4隊組成的小組賽,每個小組取成績最好的2支球隊晉級16強淘汰賽)是最為平均,也最能在緊湊賽程與球員健康中取得平衡的完美公式。 但隨著時代的推進,32隊賽制卻已無法滿足FIFA的財政需求與政治顧慮。 因此FIFA執行委員會才在2017年1月的投票裡,極為爭議地通過了世界盃擴軍48隊方案。

非主流國家增加參賽機會,中國有望重返世界盃

FIFA內部的支持擴軍派主張,舉辦世界盃的初衷就是為了讓不同文化都能交流足球、推廣足球,但從第一屆世界盃舉辦至今,各大洲的參賽名額一直以歐洲(55個足協成員,13支參賽隊伍)的分配最多,持續進步的亞洲(47個足協,4.5隊)、非洲(54個足協,5隊)與中北美洲(35個足協,3.5隊)則一直處於邊緣地位,並不滿地長期施壓FIFA抗議。

但在48隊擴軍決議通過之後,非洲國家的參賽席次預計將從5席增加為9.5席,亞洲國家從4.5席增加成8.5席,中北美國家則由3.5席增為6.5席,而歐洲國家則只從13席小幅增加成16席──在此分配邏輯下,新制世界盃確實給了更多非主流國家參賽的機會,這也對FIFA拓展足球影響力與贊助商機更帶來極大誘因。

例如在48隊新制之下,歐洲區拿過4屆世界盃冠軍的意大利藍衫軍,未來或許就能大幅避免晉級失敗、連續無緣2018與2022兩屆世界盃的尷尬風險。 擁有「下一代前鋒天王」哈蘭德在陣的挪威也更有機會在世界盃的舞臺上,與法國的姆巴佩重現C羅較勁梅西的絕代雙驕式對決。

亞洲區的席次倍增,不僅將增加中國參賽的機會,而中國重返世界盃的可能性,亦讓本就對我國資本頗有依賴的FIFA,有望得到數倍暴增的廣告投資與天價轉播權利金; 而受益於擴軍利多最明顯的非洲,不僅有著尼日利亞(2億人口)、埃及(1億人口)、阿爾及利亞(4,500萬人口)等區域強隊,非洲足協(CAF)手中的54張足協投票,更將成為FIFA高層推動各項重大決議的「關鍵票倉」──因此,48隊世界盃擴軍計劃儘管引發外界爭議,但FIFA卻仍堅持推進、強迫中獎。

世界盃總比賽場數從64場增加為80場,但奪冠隊同樣只需要踢七場

根據FIFA的規劃,從2026年北美世界盃開始,擴軍後的48支參賽球隊將以「每組3隊」抽籤分為16個小組,每個小組交戰結果的頭兩名晉級「32強淘汰賽」 ──在此狀態下, 世界盃的單屆總比賽場數將從目前的64場增加為80場,但挺進到最後的奪冠隊伍卻一樣只需經歷7場比賽(小組賽少打1場,淘汰賽多踢1場),因此就算隊伍變多、比賽增加,參賽選手的體能負擔卻仍維持現況,同時世界盃的刺激性和節奏感,更會因為淘汰賽的提前展開,而讓賽事氣氛與可看性大幅增加。

48隊參加,中國隊進入2026世界盃的機會有多大?

根據國際足聯的規劃,2026世界盃亞洲參賽國家將從4.5席增加成8.5席。根據最新的國際足聯排名,中國男足最新排名世界第80,亞洲第11。

根據亞足聯公佈的賽制,2026年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將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將在2023年10月開踢,亞洲排名第26至47位的球隊將捉對廝殺,11支獲勝隊晉級第二階段。第二階段三十六強賽的比賽時間窗口目前定為2023年11月、2024年3月和6月,亞洲排名前25位的球隊與第一階段晉級的11支球隊,將分為九個小組進行主客場循環賽,小組前兩名晉級,這也就意味著國足將在11月迎來第一場2026年世預賽。第三階段,18支球隊將分為三個小組進行主客場循環賽,每組前兩名晉級世界盃。第四階段由第三階段各組第三和第四名參加,六隊分為兩組進行單循環對決,小組頭名晉級世界盃,第二名出戰亞洲區附加賽,勝者參加世界盃洲際附加賽。

簡單來說,國足需要參加36強賽,四隊一組取得小組前兩名進入18強賽。以國足如今的世界排名和實力,這一關國足應該可以闖過

十八強賽就相當於之前的十二強賽。分成三個小組,每組6支球隊。前兩名總共六支球隊直接出線。無論中國隊分組情況如何,要想直接突圍,基本上不可能。2022年世界盃亞洲十二強賽,中國隊在小組6支球隊中最終排名第五。直接出線隊伍基本鎖定在韓國,日本,沙特,伊朗,澳大利亞,卡塔爾,伊拉克等隊伍。中國隊要想直接出線難於登天。

然後選出各組的第三和第四總共6支球隊,分成兩組,各小組單循環捉對廝殺,兩個第一名直接出線,兩個第二名再決出勝者,和其他區進行洲際附加賽。中國隊運氣最好的情況是可以通過單循環小組賽取得第一直接出線,如果獲得第二名,即使戰勝了另外一組第二名,要想和其他洲競爭一個出線名額,難度實在太大。

但是目前擺在中國隊面前的困難實在太多,主教練依然沒有著落,中超聯賽一地雞毛,老將難堪大任,新人又難以湧現,各俱樂部狀況堪憂,聯賽吸引力不斷下降,各路記者對於國內足球只剩下爆料各種醜聞,相關從業人員也是噤若寒蟬。各種困難實在太多,一一擺在眼前,亟待解決。即使亞洲有8.5個出線名額,我們也只能看到卻很難吃到。

唯一利好消息是隨著疫情的解封,中超聯賽可能會慢慢迴歸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