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鏈接:2000多公里跟蹤調查顯示: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熊類資源25年下降了74.4%
在自然生態系統中,旗艦物種的存在,對其他物種及其完整的生態系統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黑熊和棕熊是我國東北林區的典型大型林棲動物,位於森林生態系統的食物鏈頂端,是當地森林生態系統的大型旗艦物種。

圖源/網絡
從分佈區域來看,黑熊和棕熊存在分佈重疊,比如黑熊的東北亞種,主要分佈在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林區,南到朝鮮,北到西伯利亞和烏蘇裡地區;棕熊的東北亞種,則分佈在我國東北、蒙古和朝鮮等處。在上世紀60年代之前,黑熊和棕熊在我國東北林區都非常常見,廣為分佈,但自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這2種熊的分佈區域和物種種群均呈現急劇縮萎狀態。
黑熊和棕熊作為我國東北地區森林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近些年其種群資源狀況到底如何?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吉林省長白山科學研究院的樸正吉老師等人以這2種熊的傳統棲息地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調查區域,在1985-2010年長達25年時間,持續不間斷地通過樣線調查的方式,記錄該自然保護區內黑熊和棕熊的種群變化狀況,包括成年個體數和幼體數量的統計。
這25年間,調查人員通過佈設固定樣線和隨機樣線,在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四個典型生態系統,即針闊混交林、針葉林、嶽樺林和高山苔原帶,共進行了1020次調查,排除熊冬眠期和氣候無雪被期,篩選出514 次有效調查。調查時間多選擇降雪後的第三天進行,調查區域主要集中在保護區海拔720-1300米範圍內。
該調查研究結果顯示: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1986-1997年期間,數量波動較大,1998年以後更是急劇下降,25年間黑熊的種群數量下降了93.4%;黑熊的幼體從1986-1990年期間的17.2%,下降到2000年後10年間無幼體出現。棕熊在1986-2010年間,種群數量一樣波動較大,總體下降明顯,25年裡其種群數量下降了38.8%。綜合這2種熊類資源的種群變化,25年裡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熊類資源數量下降了74.4%,熊類資源已經極度瀕危。

而造成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熊類種群數量急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其一,大面積的森林被採伐,適合熊類生存的棲息地減少萎縮;其二,由於人們對藥用和食用的需求量不斷增加,熊膽、熊掌的價格上升,導致野生熊類資源被過度捕殺;其三,人們對森林植物類資源的過度採集,如紅松松子、蒙古櫟的果實、以及熊類採食的漿果等。此外,氣候變化和疾病等可能也是影響種群數量的因素。
黑熊和棕熊被列為國家Ⅱ級保護野生動物。目前,長白山森林生態系統中熊類的種群數量處於極度瀕危,而且生存面臨著許多潛在的威脅。因此,急需進一步加強保護。
參考文獻:樸正吉, 樸龍國, 王卓聰, 等. 長白山自然保護區黑熊和棕熊種群數量動態分析. 動物學雜誌, 2012, 47 (3): 66-72.
整理/gone 審核/露爾 編輯/老夏
#吉林##吉林身邊事##長白山##熊##棕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