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女記者揚言“中國臉”是恥辱,生命垂危的母親卻被拔掉呼吸機

8歲就隨母親去往美國的美籍華裔記者在多家社交媒體上都表示,過去在美國的這些年,受到了很多民族歧視。

說起受到歧視的原因,華裔女記者認為是自己的一張“中國臉”給自己帶來的恥辱。

樊嘉揚

這位華裔女記者為了在美國生存,從各方面抹黑中國,跪舔美國,不料,自己的母親在美國竟被拔掉了呼吸機,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上面所說的這位女記者,就是臭名昭著的樊嘉揚。

樊嘉揚的成長環境

樊嘉揚在1984年出生在重慶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裡,母親在部隊醫院裡面當軍醫,父親也是醫學方面的天才。父母兩個人在研究所相識,很快步入了婚姻,並有了樊嘉揚。

從樊嘉揚的原生家庭可以看出,不管是精神生活,還是物質生活,樊家都是很不錯的,但這種優渥的條件有個前提,就是在中國。

這樣的幸福生活在樊嘉揚2歲的時候發生了一些變化。

父親被派往美國哈佛大學進修生物學,成為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的訪問學者,樊嘉揚的父母從這時開始分居兩地。

在樊嘉揚的父親缺席女兒生活的這段時間,樊嘉揚的母親叢雅麗一直盡心盡力的照顧她,為此還辭去了工作。

父親出國的數年中,樊嘉揚的母親一直和丈夫保持聯繫,希望丈夫能早日回國和自己孩子團聚。但身在美國的丈夫並沒有想要回國的想法。

叢雅麗身在中國,心裡卻一直期盼著能到美國去,美國的幸福生活好像一直在向她招手。在母親的影響下,樊嘉揚也在心裡埋下了一顆嚮往美國生活的種子。

美國國旗

在經歷了多年和丈夫兩地分居的生活後,叢雅麗萌生了想帶著樊嘉揚去美國和丈夫團聚的想法。叢雅麗和家裡人說了她的打算後,家裡人當然是不贊成的。

即便叢雅麗沒有得到家裡人的支持,她心中對美國美好生活的嚮往依舊不減。

在此同時,社會上掀起了一陣出國熱。在這種熱潮思想的影響下,叢雅麗不顧家人的反對,帶著8歲的樊嘉揚和6個行李,踏上了去往美國肯尼迪的飛機。

誰知到了美國之後,等待叢雅麗和樊嘉揚母女的不是一家三口團聚的快樂,而是丈夫已經組建了新家庭的殘酷現實,叢雅麗的孤注一擲在此時迎來了代價,但這些代價只是剛剛開始。

樊嘉揚與母親

人生地不熟的母女倆無依無靠,語言也不通,身上剩下的錢財也不多了,在這種無助的境地裡,正常人都會考慮回國。

但是多年對美國生活的憧憬矇蔽了叢雅麗的雙眼。在叢雅麗看來,美國哪裡都比國內好。在這樣的思想驅使下,叢雅麗留了下來。

想要生活,先要有份工作。叢雅麗把目標對準了美國的醫院。

叢雅麗在此時已經多年沒有工作過,醫學知識的更新迭代本就很快,叢雅麗的知識水平已經不能滿足當時的醫療體系了。

再加上當時的美國醫院並不願意招收華人醫生。經過幾番周折,終於找到了一家小診所,小診所的環境和國內的軍醫院是不能比的,不過眼下有這麼一份工作已經是萬幸了。

圖源網絡

可信好景不長,小診所很快就沒了,叢雅麗又幾經輾轉和介紹,終於在一個富人家裡當起了保姆。

此後,叢雅麗把樊嘉揚送到了格林威治學院學習,樊嘉揚也成為了這所學校裡面唯一的亞洲孩子。

在種族歧視嚴重的美國,樊嘉揚因為與眾不同經常受到同學們的惡作劇和霸凌,就連學校的老師也對霸凌現象視而不見。

開始的時候,樊嘉揚也很討厭這些經常欺負她的人,但在母親的思想灌輸引導下,樊嘉揚認為這不是那些同學的錯,反倒把錯誤都歸結於自己是中國人上。

她認為是自己的黃皮膚和“中國臉”才讓自己在同學中間顯得格格不入,成為別人攻擊的對象,這顯然是“受害者有罪論”,可見她這時的觀念就已經開始扭曲了。

在和美國同學相處的過程中,樊嘉揚慢慢發現,只要自己不斷攻擊中國,讚揚美國,就會得到周圍人的認可。

不知道這種做法在樊嘉揚的心裡是不是曾經被當做好好生活的手段。但是能肯定的是,隨著在美國生活的時間越來越久,樊嘉揚已經在內心深處把自己當成一個美國人,並在心裡為自己的中國人身份感到羞恥。

許是嚐到了抹黑汙衊中國,讚揚美國給自己帶來的甜頭,樊嘉揚在這條路上一去不復返。

很多年下來,樊嘉揚增長的不僅僅是年齡,抹黑中國的能力也隨之增強了不少。開始的時候只是口頭上的幾句話,後來變成了文章。正因為這樣,樊嘉揚被美國雜誌《紐約客》聘用。

《紐約客》記者的身份給樊嘉揚抹黑中國的言論提供了一塊沃土,黑暗的思想在這塊土地上肆意蔓延滋長。

採訪劉慈欣時別有用心

2018年,我國著名科幻小說家劉慈欣帶著他新出的小說《三體》赴美與全球粉絲舉辦見面會。作為獲得過克拉克想象力社會服務獎的知名作者,其受歡迎程度非同小可。

不少美國新聞媒體都來參加粉絲見面會,想趁這個機會採訪劉慈欣。其中樊嘉揚代表《紐約客》來參加這次粉絲見面會。

在異國他鄉見到華人,劉慈欣對她有一種本能的親切,所以在樊嘉揚向劉慈欣提問時,劉慈欣都非常認真的傾聽。

誰知樊嘉揚問的問題和粉絲見面會的主體——《三體》的宣傳毫不相關,都是一些涉及中國的政治問題,想引劉慈欣進圈套。

當聽到樊嘉揚問起關於新疆棉花以及如何評價西方對中國的看法問題時,劉慈欣本著良好的教養提醒她問題不要偏離今天的主題。

樊嘉揚見劉慈欣並沒有直接反駁她,便忽略了劉慈欣的提醒,變本加厲,問出的問題一個比一個具有針對性。

劉慈欣忍不住回懟“你是不是在美國生活了三十年,在美國這些年還住得慣嗎?”樊嘉揚聽到這話,囂張的氣焰立馬收斂了幾分。

就在大家都認為這件事情到此為止的時候,樊嘉揚憑藉著自己的一頓操作,順利的把自己送到了輿論的頂峰。

樊嘉揚採訪完劉慈欣後,出於報復,在她的文章中將劉慈欣的教養扭曲成劉慈欣面對美國記者小心翼翼。

將劉慈欣在《三體》中表現出來的思想扭曲成“中國是落後的地球文化,美國是先進的三體文化。”

這篇文章一經報道,立刻引起了國人的口誅筆伐,樊嘉揚對這些評價不但沒有反悔的意思,還表明,自己是美國人,為自己長了一張中國臉而感到羞恥。

樊嘉揚如此討好美國,但在美國人眼裡,她只不過是一個被利用的工具而已,這一點也被無數次的證明了。

香港的“分裂”分子曾藉著“反修例”的藉口,在香港掀起了一場持續時間很久的暴亂,美國雜誌《紐約客》派樊嘉揚前往臺灣採訪。

她在採訪時表現出的流利中文和酷似中國人的臉讓“分裂”分子懷疑起樊嘉揚的真實身份。

樊嘉揚對他們明確表示自己是美國人,可對方哪能輕易地相信她的話,樊嘉揚因為自己的尷尬處境也在這場風波中被誤傷。

可被誤傷的樊嘉揚依然在抹黑中國,認為是自己的“中國臉”和口音才在香港被針對。

更加離譜的是,樊嘉揚還自掏腰包幫助傷害了她的“分裂”分子,揚言要給他們提供科技支持,並利用自己的記者身份,大肆汙衊中國。

樊嘉揚為美國這麼賣命,被所有國人唾棄都在所不惜,可美國是怎麼“報答”她的母親的呢?

母親叢雅麗

樊嘉揚的母親叢雅麗在2011年就患有漸凍症,只能靠呼吸機和兩名護工維持生命,勉強度日。

樊嘉揚的推特發文

2020年疫情期間,整個紐約市醫療系統面臨癱瘓,醫院的醫療資源緊張。美國政府就把叢雅麗的呼吸機拔掉,說要把呼吸機讓給更加需要的人。

叢雅麗被隔離,兩名護工被趕出了醫院,家人也不能探望,樊嘉揚只能通過視頻看到叢雅麗的情況。

樊嘉揚看到母親的慘狀很崩潰,於是,樊嘉揚把她和母親的視頻截圖發到網上,配文求助,想通過自己的公眾身份引起人們的關注。

樊嘉揚的報應可謂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正在這時,叢雅麗所在的醫院收治了4名新冠病毒的患者,而且病毒來源不明。

樊嘉揚和母親

接下來的日子,醫院不斷收治被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叢雅麗也被感染了新冠病毒。

美國醫院在收治患者的時候,自然不會優先考慮像叢雅麗這樣的亞洲人,優先接收的都是美國本地的白人。

醫院既然不接收自己的母親,把她接回家行了吧。

還真不行,首先,樊嘉揚的財力並不足以支持她給叢雅麗購買一臺呼吸機,並且根據美國醫院的政策,叢雅麗也不能辦理出院手續。

樊嘉揚無奈只能接受了醫院的建議,利用自己的公眾身份在社會上發起募捐,但此時樊嘉揚的美國人身份並沒有讓她得到想要的。

最後還是國人覺得她們可憐,才募資給叢雅麗買了一臺呼吸機,兩名被趕走的護工也重新去醫院護理叢雅麗了。

國人的善舉依舊喚不回樊嘉揚的良知,現實版的農夫與蛇故事上演了。

樊嘉揚一邊接收的國人的幫助,一邊又說自己得到幫助是因為自己的美國人身份,是美國的朋友幫助她的,她會一如既往的熱愛和支持美國。這種做法不禁令人作嘔。

以上的幾件事是樊嘉揚比較廣為人知的事情,其實樊嘉揚對祖國的“貢獻”可不止這些,她被美國嫌棄的事情也不止這些。

在疫情期間,儘管樊嘉揚已經加入了美國國籍,美國政府依然只提供利益服務,根本就沒把樊嘉揚當成美國人看過。

怎奈千金難買我願意,樊嘉揚依然叫囂著新冠病毒是中國散播的,美國則是一個自由平等的國家。

諸如此類的詆譭還有很多,她曾經撰文稱中國對普通民眾患病不負責任,醫療救助不到位的謠言,還公然宣稱中國的科技企業是抄襲美國的科技。

在樊嘉揚的文章中,中國被貶的一塌糊塗,其目的就是宣揚美國。

她的這些行為在美國人眼裡簡直就是譁眾取寵,樊嘉揚所得到的就是被美國用過之後就嫌棄。

據瞭解,樊嘉揚在倒垃圾的時候,因為自己的華裔面孔被美國白人當街大罵;在地鐵上被一位美國當地人大喊“滾出美國”;在超市排隊的時候因為和前面一個美國人的狗太近,而被罵“帶著你的新冠離我的狗遠點”諸如此類。

被辱罵到這種程度的樊嘉揚並沒有像對待中國人時那樣囂張跋扈,而是在社交平臺上抱怨,自己日常的所作所為都受到美國當地人的排斥。

她表示自己連出去倒垃圾都恐懼,但即便如此,她卻依然認為被辱罵時,自己是感到尷尬的人,一點反抗的意思也沒有,實在是讓人歎為觀止。



結語

樊嘉揚的母親已經在疫情中去世,她如今在美國也是掙扎求生,這所有的結果都是她一手促成,不知道她可會感到後悔?想來也是不會的。

不得不感嘆一句,像她這樣,能扛住如此多的壓力,依然堅稱自己是美國人,併為美國效力這麼多年的華裔已經不多了。

對比其他在國外留學的一些中國學生和華裔,雖然他們在國外生活,但他們總是通過各種方式向別人傳達“我是中國人”,“我為自己是中國人而驕傲”的信息。

祖國的日益強大已經成為留學生和華裔的底氣,但樊嘉揚不屑於以中國人的身份生活,也不要中國所帶來的底氣,那她的底氣是什麼呢?

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典禮中合影留念

樊嘉揚的底氣大概是造謠中國,不斷討好美國,換來一些美國人對她偶爾的親切。

但這一切終究如泡沫一般,且是隻存在於樊嘉揚自己心中的泡沫,在我們眼裡,樊嘉揚只是一個跳樑小醜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