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公務員考試培訓班:語句表達(2.24)

  1.①但實際調查的匱乏,並不足以令那些篤定“甜食可以治癒”的人們完全信服

  ②“吃甜食會讓人心情變好”似乎是人們口耳相傳的一條“真理”

  ③但迄今還沒有任何證據支持容易受抑鬱症影響的人傾向於增加糖分攝入量的假設

  ④即高糖分的飲食全部或部分源於人們原本就糟糕的心理狀態

  ⑤而換個角度說,心理疾病是否也可能導致人們攝入更多的糖分

  ⑥然而已經有多項研究表明,糖分攝入水平越高,抑鬱症患病可能性越大

  將以上6個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是:

  A③④⑥⑤①②

  B③⑥④⑤①②

  C②⑥①③④⑤

  D②⑥①⑤④③

  2.①雨水剛剛過去,春的氣息便撲面而來

  ②“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③窗外淅瀝的春雨,正映襯著杜甫的詩句,原來這春,已經來了

  ④也是,季節交替總是不經意悄悄地進行著,當你感覺到了時其實早已浸潤了大地

  ⑤那春的訊息最先是在冬時就已經吐露花蕊的梅,所以才會有梅是專門來報春之說

  將以上5個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是:

  A⑤③④①②

  B①②③⑤④

  C②①③⑤④

  D③②①④⑤

  3.①歷史時期的氣候並非一成不變,氣候的波動變化對文明演變產生了重要影響

  ②“錦江近西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熟”,唐代詩人張籍的詩表明當時四川地區有荔枝分佈

  ③20世紀70年代,著名學者竺可楨根據歷史文獻記載,首次重建了我國過去5000年的溫度變化曲線

  ④然而在現代人的認知中,荔枝的生長區多位於南嶺以南,很多人對楊貴妃能吃到荔枝表示懷疑

  ⑤重建的暖季溫度與同區域公海孢粉量化的降水數據,為我國過去5000年文明歷史提供了更加完整的定量氣候背景

  ⑥不久前,科學家利用現代地學研究手段,定量重建了我國北方過去5000年中高分辨率的暖季(4月至10月)溫度變化序列

  將以上6個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是:

  A③⑤⑥①②④

  B⑥③⑤④①②

  C①⑥⑤②④③

  D②④①③⑥⑤

  4.①國家和社會一切發展的根本都是為了讓人實現“文化的全面發展”

  ②人,從根本上講是文化的存在

  ③“文化立國”戰略要求我們不能把文化當成手段,而是當成發展的目標

  ④所以實行“文化立國”戰略是應有之義

  ⑤既然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我們改革與發展的全部目的

  將以上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是:

  A②①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③②①⑤④

  D③①②④⑤

  5.①《詩》與禮、樂結合,藉助藝術形式的詮釋,就成了禮儀教化的理想載體,旨在培養出美善合一的理想人格。

  ②“詩教”在周代被廣泛應用於現實生活。

  ③如《儀禮》鄉飲酒禮儀式,就伴隨著《詩》樂的吟唱和演奏,整個活動就像一場規模宏大的禮樂演出。

  ④“詩教”也因此逐漸成為社會倫理道德和文化建設的重要部分。

  ⑤當時社會祭祀、宴飲、舉行射禮等場合都要歌《詩》。歌《詩》並配以禮、樂、舞蹈,是為了培養受教育者“動輒以禮”的意識,形成對個人品德、言語、行動的自我約束。

  ⑥人們通過觀看、體驗鄉飲酒禮歌《詩》的每一個藝術化環節,受到禮樂薰陶,並通過一鄉一地的努力,使得普天之下都在禮樂的影響中。

  將以上6個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是:

  A①②⑤③⑥④

  B①⑤③⑥②④

  C②⑤③⑥①④

  D②③①⑤⑥④


  政道教育參考答案:

  1.對比選項,判斷首句,②指出人們相信“吃甜食會讓人心情變好”,③出現轉折詞“但”不適合做首句,排除A、B兩項。

  對比C、D兩項,繼續觀察文段,尋找線索。③中出現“但”轉折關聯詞,根據關聯詞捆綁,對比③前接①還是④,③“沒有任何證據支持······”即沒有證據說明抑鬱症和糖分之間的關係,①“不足以······令人信服”是不認同甜食與抑鬱症的關係,故①③觀點一致,構不成轉折關係,排除C項,驗證D項,④“高糖分飲食源於糟糕的心理狀態”認同抑鬱症和糖分之間的關係,④③構成轉折關係,故對應D項。

  故正確答案為D。

  2.對比選項判斷首句,②句為杜甫詩句,③句提到“正映襯著杜甫的詩句”,②③對比,②句應在③句之前,排除A、D兩項。

  觀察選項,對比B、C兩項差異,②句通過援引詩句引入文段話題,較適合作首句且①句是對②句內容的具體展開,故②句應在①句之前,排除B項。

  故正確答案為C。

  3.觀察選項,對比首句。①句引入“氣候”這一話題並介紹氣候的波動變化對文明演變有重要影響,②句引用詩人張籍的詩介紹唐代時四川有荔枝分佈這一背景,③句介紹20世紀70年代竺可楨首次重建我國的溫度變化曲線,⑥句介紹不久前科學家定量重建了我國北方溫度變化序列,根據日常邏輯順序,應先引出氣候變化這一話題,再介紹我國科學家對溫度變化的研究,故①句應在③、⑥句之前,排除A、B兩項。且根據時間順序,③句介紹20世紀70年代的研究,⑥句介紹不久前的研究,故③句應在⑥句之前,排除C項,D項當選。

  故正確答案為D。

  4.對比選項確定首句,①、②、③首句特徵不明顯,根據選項對比尾句,④句結論詞“所以”引導結論,⑤句顯然話未說完,④句更適合做尾句,排除A、D兩項;③句主要介紹“文化立國”戰略要求我們應把文化當成發展目標,②句介紹人是文化的存在,①句“國家和社會發展的根本是讓人實現文化的全面發展”是對②③句人與文化之間的關係進行總結。根據行文脈絡可判斷正確順序應為③②①,排除B項;同時“文化立國”戰略出現在③④句,形成首尾呼應,對應C項。

  故正確答案為C。

  5.對比選項,判斷首句,①指出《詩》與禮、樂結合的目的,②指出引出“詩教”在周代的應用,二者均可做首句,難以判斷。進一步觀察可知⑤句中出現指代詞“當時”,故前文應提到具體時間,②中提及“周代”,故②⑤形成指代詞捆綁,排除B、D兩項。

  對比A、C兩項,區別在於①的位置,①中提及《詩》與禮、樂結合,就成了禮儀教化的理想載體,而⑤③具體指出禮儀場合需要《詩》,引出《詩》的話題,對比應該先引出需要《詩》,然後《詩》與禮、樂結合,才成了禮儀教化的理想載體,所以⑤③應該在①之前,對應C項。

  故正確答案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