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今年的春節返鄉潮,似乎比往年來的更早一些。高校學生的提前返鄉,在外做實體生意的提前閉店。在沒有就地過年的呼籲之下,從12月中下旬開始,不少人已經踏上了回家的路。而返鄉的背後,還有一個更加嚴峻的問題,那就是這波返鄉潮,會不會讓城市疫情向農村轉移?農村的基層醫療還能否承受住此次返鄉潮的衝擊?大家應該都能感受的到,現在你所在的城市,不管你去大醫院還是小診所,裡面幾乎都擠滿了正在接受治療的人群,而不少的醫護工作者也都是帶病上陣。醫療資源、人力資源相對匱乏的農村,是否能承受住呢?這不免讓人擔心。
極目新聞報道,12月25日,在雲南昭通,一家鄉鎮衛生院正經歷著疫情最困難的時期。在過去的一週時間裡,幾乎每天都有超過一百人前來發熱門診看病,拿不到藥的患者只能自己想辦法找退燒藥。而這也並不是個例,不少地區的農村醫療系統也正承受著數倍於平時的壓力。
據《中國新聞週刊》報道,根據國家衛健委數據,截至2021年底,全國共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近98萬個,其中鄉鎮衛生院3.5萬個,村衛生室59.9萬個。國內以縣醫院為中心,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所)為基礎,構成了農村的三級衛生保健網。基層衛生機構能否充分發揮作用,將決定農村地區是否能最大可能降低重症率、病亡率,實現“新十條”發佈後第一波疫情衝擊下的平穩過渡。
早在之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健康司司長聶春雷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為了提升基層應對能力,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各地的聯防聯控機制要切實發揮作用,動員各方力量支持社區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工作,形成疫情防控合力。二是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必要的設備,加大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必備藥品和抗原的配備。三是切實增加基層人力,短期內可通過二三級醫院下派基層、招募近五年內退休醫務人員以及將在其他崗位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充實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同時要切實發揮家庭醫生的作用,推進重點人群簽約全覆蓋,確保有需求時能聯繫到家庭醫生。四是積極發揮醫聯體醫共體牽頭醫院作用,加強對其成員單位發熱診室(門診)建設運行的技術指導。統籌醫聯體內人員調配,暢通雙向轉診通道,加強對基層的技術支持、培訓、指導和質控。
春節即將到來,希望大家在享受團圓樂趣的同時,能夠做好防護。同時也呼籲青壯年,能夠將醫療資源讓給更有需要的人。
(一審:黃娟 二審:黃京 三審:周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