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大腦地圖揭示了烏賊善於偽裝的奧秘

來自昆士蘭大學(UQ)和昆士蘭大腦研究所(QBI)的研究人員發現了對烏賊大腦的新見解,為這種海洋動物獨特的偽裝能力提供瞭解釋。神經科學家們首次創建了烏賊大腦結構和神經元網絡的詳細地圖,開闢了一條新的發現途徑。

QBI馬歇爾實驗室的主要作者Wen-Sung Chung博士說:"我們對烏賊大腦的大部分了解都是基於一個單一物種,即夜間活動的歐洲普通烏賊。我們想通過關注選定的在白天活動的烏賊來填補這一知識的空白,並進一步與地中海和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其他物種進行比較。"

來自昆士蘭大學昆士蘭大腦研究所的研究小組利用大體解剖學和磁共振成像(MRI)來監測大腦視覺和學習區域的改變,並將他們的發現與其他烏賊物種的發現進行比較,以開發一個全面的大腦連接圖。

Chung博士說:"我們發現的是涉及化學感覺功能和身體圖案控制的神經元網絡,這使烏賊能夠用於覓食和其偽裝。我們還發現,大腦的適應性反映了它們日常生活中對生態和棲息地的要求。"

大腦結構圖也可以幫助研究人員瞭解烏賊大腦的進化途徑,並反過來可能獲得對我們自己大腦進化的洞察力。

Chung博士說:"這項研究與我們最近在章魚和烏賊的大腦中的發現一起,增加了我們對烏賊大腦的瞭解。它表明,大腦結構可以用來研究頭足類動物的進化歷史。而通過了解其他動物的大腦結構和網絡,我們可以開始感知更多塑造我們大腦的力量。"

該研究由澳大利亞研究委員會、全球海軍研究辦公室和墨西哥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Consejo Nacional de Ciencia y Tecnología - CONACYT)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