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永報道 2月24日,中國足協官宣揚科維奇擔任國足主帥,他留下的亞運隊主帥位置,由久爾傑維奇接任。亞運隊的任務只有今年的杭州亞運會,而國足要打2026世預賽和2024亞洲盃,這意味著,揚科維奇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未來4年國足的表現,國足的表現,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中國足球的輿論環境。那麼,揚科維奇執教國足後,將面臨什麼挑戰呢?揚科維奇又將給國足帶來怎樣的變化?

此次足協選擇揚科維奇出任國足主帥,各方態度並不統一,支持和反對的聲音都有,但均非主流,觀望的聲音更多。
這實際上很正常,畢竟,國足上一任外教是世界級的裡皮,之前的兩位本土教練也在中超證明過自己,此時“名不見經傳”的揚科維奇成為主帥,落差略大,要是普遍支持,反而成了怪事。
但此次國足選帥,有兩點是比較明確的,其一,中國足協包括其他中國足球的決策者,基本放棄了以往的“豪賭”觀念。
說起來,以往“豪賭”,往往不是足協層面決定的,而是外部力量干預的結果,甚至有的主帥都不是足協定的。但此次選帥,是真正由足協主導,即便此前主持選帥的陳戌源被調查,目前主持足協工作的杜兆才,也一如既往地推動選帥進行。

很顯然,足協包括中國足球的其他決策力量,已清楚地意識到,未來國足的實力其實是處於下滑趨勢的——隨著1989年齡段球員的老去,未來10到15年,國足很難恢復到此前的水平,這也意味著,即便亞洲區世界盃名額增加到8.5個,國足出線的難度也沒有減小。正因為如此,“豪賭世界盃”沒有任何意義,正常開展相關工作即可,所以,此次國足選帥,一方面是正常保障國足訓練和比賽,另一方面也是儘可能在紀律、體能、精神狀態方面守住底線,揚科維奇恰好符合要求。
其二,雖然足協調低了預期,但並非不重視,揚科維奇此前執教的是亞運隊,也就是1999年齡段國家隊,目標是杭州亞運會,執教時間長達4年多,在迪拜杯和東亞杯(含三名超齡)上的表現尚可,迪拜杯4比2擊敗泰國,東亞杯頑強逼平日本。球迷對亞運隊的戰績並不感冒,哪怕再好也不會熱捧,但在體育系統內部,作為本土舉辦的亞運會,對於亞運隊的戰績要求及重視程度,其實還是比較高的。在這樣的背景下,揚科維奇卸任主帥,必然會對亞運隊有較大影響,甚至大概率是負面的,但足協還是決定讓揚科維奇“換位”,說明足協更清楚國足的重要性,國足的影響力遠超亞運隊。
總體上,此次選帥,足協基本拋棄了“豪賭”的思路,更加低調和務實,實際上,中國足球目前的主流思路是強化青少年足球發展;儘快讓聯賽恢復健康,用較長的時間恢復和發展。


除了技戰術理念外,揚科維奇身上還有兩個鮮明的風格:一是他特別強調球隊紀律、拼搏態度、團隊精神及愛國主義精神,對球員的體能有著極為嚴格乃至嚴苛的要求,一句話總結就是,特別看重態度;二是揚科維奇帶隊習慣身體力行,包括訓練熱身,都是親自帶隊,不像裡皮主要掌控大局,具體訓練由助手負責。這兩個特點,意味著揚科維奇麾下的國足,或許會和以往有一定的改變。
首先看一下技戰術理念,任何一位主教練,技戰術風格都是焦點所在。從亞運隊來看,揚科維奇的執教風格主要是兩點:一是強調壓迫,包括前場的高位壓迫,全場範圍的逼搶,這也是揚科維奇特別重視體能的重要原因,畢竟,這種高強度戰術,對體能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二是當球隊前場無法進行壓迫的時候,就要打反擊。亞運隊訓練時,揚科維奇為隊員們制定了很多反擊套路,包括球員的跑動和傳球都有明確要求,為此,他不斷叫停,糾正細節。
就中國足球的現實來看,這種戰術思想還是對路的,尤其是目前中國足球缺乏優秀的後腰及前腰,組織型戰術確實難以有效實施,關於這一點,U20國家隊主帥安東尼奧做得更加徹底,他基本上就是703的戰術,跑動能力和拼搶能力不足的球員,技術再好,也只能打替補甚至直接不徵召。
揚科維奇執教亞運隊時的陣型,比較靈活,進攻343防守442,即一個邊後衛要在中衛和邊後衛間搖擺,另一邊的邊後衛要在邊後衛和邊翼衛間搖擺,這個變化意味著揚科維奇並不保守,否則343直接切換成541即可。揚科維奇表示,這是他執教亞運會後根據具體情況,經過較長時間的分析確定的。在國足,揚科維奇未必會採用這個體系,但張琳芃顯然符合中衛和邊後衛搖擺的特點,王燊超更是左右邊路萬金油,目前,國內中衛和邊後衛搖擺人以及邊後衛、邊翼衛搖擺人相對較多,國足複製這個體系的難度更小。

其次,看一下揚科維奇對於態度的要求,即紀律、拼搏、團隊、愛國以及相應的訓練節奏及體能要求。有關紀律,一個簡單的例子,揚科維奇一直以身作則,比如他都是提前到餐廳門口等待球員,而且絕不允許不吃早餐,包括球隊出發前往迪拜當天,下午的飛機,他都要求球員起來吃早餐,至於他自己,對飲食非常剋制;拼搏精神、團隊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就更不用說了,朱辰傑就表示,哪怕熱身賽,在場上達不到要求,都會被直接換下來。
此外,揚科維奇擅長鼓舞士氣,東亞杯中日之戰,中場休息時,他那段激勵語錄令人印象深刻,球員們鬥志滿滿,最終0比0逼平了對手。
還有就是,揚科維奇絕不空談,而是直接在訓練中體現出來。亞運隊在佛山集訓時,球隊的訓練計劃是一週13練,週一到週六都是一天兩練,只有週日下午休息,而在迪拜時,訓練更加嚴苛。在體能訓練方面,每天跑動距離(包括有球訓練)都在8000到10000米左右,他對球員的體脂率要求是10以下,實操控制在9以下,超標不能出場,不斷超標基本上被放棄。
最後一點,揚科維奇是一名身體力行的教練,包括日常管理,一日三餐都是提前等候隊員;訓練從熱身到具體細節要求,都非常詳細。

對於態度的重視以及高強度的訓練節奏,包括對體能的嚴格要求,在執教亞運隊時,揚科維奇沒有遇到太大的阻力,除了部分隊員無法適應被放棄外,其他球員基本都能執行。
國足有很多老隊員,包括大哥級球員,對殘酷訓練的執行力會下降,而功成名就的球員,意味著在管理、訓練等各個方面都缺乏足夠的動力,揚科維奇如何應對,是個大問題。
對此,揚科維奇有幾個辦法,一是根據具體情況適當放鬆要求,早餐和體脂率是硬指標不容妥協,但具體的訓練量和訓練節奏,有調整的空間,但這是有限度的;二是選擇慾望更強烈、態度更積極的球員,這意味著國足面臨一定程度的洗牌,正常來講,亞運隊的隊員比如朱辰傑等原本就是國腳,揚科維奇大概率會帶幾名年輕球員到國足,但未來半年,這個策略無法實施,因為亞運隊有亞運會任務,他只能從亞運隊之外的球員中選擇國,磨合就是較大的問題。

首期國腳名單,揚科維奇肯定會綜合考慮球員的情況,而隨著他逐漸熟悉,不排除進一步調整的可能。當然,國足本身也面臨新老交替的局面。
揚科維奇對於態度的高度重視,對於體能的嚴苛要求,包括身體力行的帶隊習慣,意味著他和球員需要較長時間的磨合,他的球隊要想成型,恐怕需要短則三個月長則半年的時間,這就需要耐心,至少,和新西蘭的兩場熱身賽,恐怕無法全面展現他的風格,但外界希望打出一定的特點。
最關鍵的是,揚科維奇的這種執教風格,決定了他必須要保持權威,這就需要足夠的權力,雖然足協對李鐵的完全放權導致出現了一些問題,但不必因噎廢食,揚科維奇要想成功,需要足協的堅決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