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印度戰敗後,出兵佔領了一塊尼泊爾領土

印度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分別和我國、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等多個國家接壤,首都為新德里。印度和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歷史上都是英屬印度的一部分,1947年印巴分治後,印度繼承了英屬印度大部分遺產,並把英國殖民者侵佔的他國領土,視為自己的土地。比如尼泊爾的一塊領土,便因此被印度侵佔。

這塊土地名叫卡拉帕尼地區,位於印度、尼泊爾和我國的交界地區,總面積約75平方公里。卡拉帕尼地區歷史上一直是尼泊爾的土地,印度歷代王朝,包括強盛的孔雀王朝,莫臥兒帝國,都沒有對這塊土地進行任何統治。

尼泊爾是一個位於我國和印度之間的高原山國,北部和我國接壤,其他三個方向都和印度為鄰,總面積約14.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3000萬。其實尼泊爾歷史上還有一個鄰國,那就是錫金。

錫金位於尼泊爾東部,原本是一個位於中國、尼泊爾、不丹、印度之間的小國,面積約7096平方公里。英國殖民印度之後,不斷向周邊地區擴張,將錫金變成了英國的保護國,由英屬印度間接管轄。

印巴分治之後,印度便以此為藉口,逼迫錫金簽訂了《維持現狀條約》,繼承了英國在錫金的各種特權。1975年,印度直接出兵吞併錫金,將錫金變成了印度的一個邦。此後尼泊爾只剩下中國和印度兩個鄰國。

尼泊爾和錫金一樣,歷史上都曾遭遇英國的侵略。尼泊爾的人口和麵積雖然遠大於錫金,但也無法和英國抗衡。19世紀初,尼泊爾被迫和英國簽訂了《蘇高裡條約》,將周邊大片土地割讓給了英屬印度。

現在這些土地已經歸屬印度多個邦,由於大部分地區都是明文規定的割讓領土,後來並沒有成為尼印之間的領土爭端。但有一塊土地的描述非常模糊,為後來的領土爭端埋下了伏筆。

這塊土地就是卡拉帕尼地區,在1816年簽訂的英尼《蘇高裡條約》之中,只是規定尼泊爾和英屬印度在卡拉帕尼地區以馬哈卡利河為界,但馬哈卡利河有兩個源頭,條約並沒有交代清楚以哪個源頭為界。

因此《蘇高裡條約》簽訂後,尼泊爾默認了對自己有利的邊界,並以此為藉口,一直拒絕把卡拉帕尼地區交給英屬印度。當時統治印度的英國人雖然試圖得到這塊土地,但模糊的條約已經簽訂,便放棄了索要卡拉帕尼地區,默認了尼泊爾繼續控制這塊土地。直到印巴分治後,情況發生了變化。

1947年,印巴分治後,印度繼承了英屬印度大部分遺產,印度認為,根據《蘇高裡條約》,卡拉帕尼地區早應該併入英屬印度,而印度是英屬印度的最大繼承者,因此卡拉帕尼地區應該屬於印度。就這樣,卡拉帕尼地區成為了尼泊爾和印度的爭議地區。

印度獨立後,多次要求尼泊爾交出卡拉帕尼地區,但都遭到尼泊爾的拒絕。印度為此一直進行軍事方面的準備,在東部,加強對錫金的控制,在其他方向,加強軍事部署。1962年,中印戰爭爆發後,印度遭遇了獨立之後的最大失敗,在撤退過程中,印度意識到了卡拉帕尼地區的軍事價值,因此直接出兵侵入尼泊爾,控制了卡拉帕尼地區。現在卡拉帕尼地區歸屬印度的北阿坎德邦管轄,尼泊爾多次索要,並提出了非常充分的歷史主張和有力證據,但印度一直拒絕歸還。